歐洲教育展
經驗分享 - - 一般生- 2019 EEPAT 獎學金得主 留學生活心得
分享者 : 劉莉莛
分享主題 : 2019 EEPAT 獎學金得主 留學生活心得
分享日期 :2020/06/04
內容 :法國 EDHEC Business School留學心得
 
(校園一景)

一、 背景
我大學就讀台灣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,同時輔修商業設計系,畢業後先是分別 在服務設計、公共藝術以及遊戲 產業工作累計達六年,從事活動策劃、行銷 宣傳工作。這期間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出國深造, 加上工作之餘學了近兩年的法文, 決定申請法國研究 所,而後前往位於法國北部里爾的 EDHEC Business School研讀一年的研究所課程 Creative Business & Social Innovation。
 

(校外教學參觀公共藝術)


二、 課程
由於所學是商學院裡類似於文創產業管理的學程,內容涵蓋 的面向主要為creative industry, entertainment business, and social enterprise中的創新思維、產品定位、企業人才管理、商業模式、專案管理、金融等, 其中有一門課會邀請藝廊、觀光局、戲劇院等文創產業經營者來演講,透過執行者的分享了解到不少文創產業的經營重點、創意與困難。

其中對我來說收益最多的課程為Business Ethic以及Innovative Finance,前者透過教授列舉了不少文創產業中的爭議案件,並結合理論帶領我們思考經營者在 面對利益時,該如何拿捏道德觀念以及鞏固企業形象,後者則是由在 Micro finance產業裡工作的業師教導我們金融觀念,尤其以非洲的狀況為例,說明了micro finance的利與弊,對於並無金融背景的我而言,業師淺顯易懂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人理解,也啟發我對於金融的興趣。

然而,學程雖然多樣,可以快速地了解整體產業的大環境與各個經營面向等,可惜的是相對之下所學比較淺,且有些課程品質較為參差,私底下與同學們討 論過,大家對於此課程的評價有好有壞,因此會建議如果日後有意願攻讀國外研究所的台灣學子,在做最終決定前,可以盡量與該學程的學生打聽實際的學 習狀況, 例如 Linkedin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平台。

另外,此課程總共有 60名來自於19個國家的學生,其中有一半為法國學生,課堂上常會看到大家舉手搶者發言,且透過課程中的小組報告,能夠了解到不少各個國家的學生在團體作業中的狀況,同時也考驗人與人的溝通能力,透過磨合讓我學習到該如何在多國背景的團體中表達意見、了解對方的想法以及如何達到最好的合作方式。

在下學期開始的時候,由於課程要求要完成36個月的實習,我開始瘋狂的投實習履歷,但很遺憾的是我到現在依然沒有拿到實習機會。作為非歐洲學生,我發現實習求職時是很不易的,最簡易的門檻就是語言問題,再者會有簽 證問題 (註:雖然學生簽證可以在法國實習 ,但其他歐洲國家的簽證需要另外 申請),另一方面很多公司的市場定位在歐洲,身為亞洲人我並不足夠了解歐洲 的整體環境,因此相對弱勢。經過好幾次投擲失敗後,我現在正在重新思考自 己作為亞洲人在歐洲的定位,以及優於歐洲人的軟硬能力在哪,雖然因為 COVID-19疫情學校不再強制學生進行實習,我仍希望能在學程結束前獲得 實習機會,進一步了解歐洲。
 

(課程安排前往聆聽經濟論壇)

三、 生活

語言
法國畢竟是法語系國家,雖然學程是以英文教學, 跳脫學校的生活皆需要以法 文作為主要溝通語言,不過就我所觀察,法國近幾年的英文教育有越來越好的 狀況。我曾經於 2013年來到法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單人背包客旅遊,那時候只要離開巴黎,英文完全無法溝通,時常需要比手畫腳才行,然而這一次來到法國生活,發現里爾的年輕人普遍有基本的英文能力,但即便如此,去超市購物、前往郵局銀行辦事等,絕大多數時候還是會需要以法文溝通,因此建議如果前往非英語系國家的學子,除非是大都市或是像荷蘭英文普及的國家外,還是要盡量先學好當地的語言,以便應付平日生活, 同時也比較好打入當地的生活圈。

人際
對我而言,除了學校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,人際關係的交流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軟技能。在人與人的相處上,由於語言與價值觀的差異,人很習慣於待在自 己的舒適社交圈,因此我發現在學校時,很常見到法國學生一個群體、國際學 生另一個群體。雖然表面上大家仍會打招呼,但平常下課或放學時並不會特別 互相往來。由於來到法國,除了與國際學生們交流,我更希望能認識法國人, 如何突破 加入法國學生的群體是我在人際關係上遇到的一個問題。後來我發現法國人很喜歡進行 small talks,在下課時常會看到學生分成兩大團,一團會出去室外抽菸、另一團會去買咖啡喝。為了打入法國學生社交圈,我下課也會跟著 去買咖啡,讓自己臉皮厚一點的插入其中一個法國小群體,先問個好,再透過 一些簡單的話題,聊下課程、天氣或是周末計畫來與法國人套近關係,由於法國人很注重於私生活的品質,我發現假日計畫安排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切入點,當然打好第一層關係後,要如何進一步與對方深交,就需要更多的努力,我很慶幸的遇到一些有相同嗜好的法國同學,因此在後來透過交流,跟少數幾個法國同學關係越來越好,也透過跟這些同學們交流,多少了解一些法國人的眉眉角角 。

居住問題
法國找房不易,尤其身為外國人更是難,當初我自己找房一個月未果,最後是 透過學校的管道住在目前的居處,在最開始與一位同校不同科系的摩洛哥女室友一起住了兩個月,然而後來我們發生了些問題,對方對我進行肢體動作,造成我的人身安全不保,我當下的即刻反應是通知房東、校方進行溝通。透過學校曾經開了三次調解會但過程並不理想,且由於這畢竟是校外事情,學校針對 國際學生之間的爭議,僅能作為輔導單位,而法國作為社會主義的國家,在法 律上租客的權益是高於房東的,因此即便房東希望女室友搬走,卻無法進行任 何強制行為。其實在任何危險狀況發生時,最好的策略就是遠離危險,但透過 房東的挽留,我當初決定暫時不搬走,而在衝突未解決之前,我暫時搬離租處,由房東好心收留我,但後來短暫返回租處時,女室友再次對我進行肢體暴 力,當日因為警局已關門,我隔天早上請了友人陪同我前往警局作筆錄備案, 而警察說對於這樣的狀況,除非有醫院開立的驗傷單(補充:由於沒有傷口, 我當初沒有去進行驗傷,但警察表示就算沒有傷口也可以去驗傷,以取得正式 文件),不然警察是無法有所作為。

後來事情解決了,但之所以分享這塊,是由於獨自在外求學之餘,我認為緊急應變和如何自保的能力很重要。可能因為以前在台灣的生活圈相對單純,且台灣整體社會安全許多,因此我從未遇到過類似的事件,但來到法國一段時間 後,我見過一些形色色的人,也有遇過陌生人當面歧視我身為華人的身分。每個國家都有它自身的文化、價值觀等,有它的好與壞,在有幸來到法國後,我真真切切的認為台灣是一個很可愛又有愛的國家。作為留學生我所嚮往的是 離開 舒適圈學習體驗,因此跳脫於習慣的環境後,雖然我在生活上面臨到一些 大大小小的問題,但也透過這些經驗,我能夠慢學習、琢磨如何在這個陌生環境中自立生活 。

 
(居住處風景)